首页 > 观点文章 > 老鬼谷解读 |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

老鬼谷解读 |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

《中庸》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,是儒家经典之一。

一开篇就写了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这三句话。但是这三句话,很多老板是读不懂的,下面我们就解读一下,供大家参考。

timg.gif

首先声明,为了让老板们能够看得懂,我们不采用学术研究者的语言风格,而是捡老板能够明白的话说。

天命之谓性

这句话由“天命”、“性”两个关键词和“之谓”一个连接词构成。“天命”,就是老天的决定。天,在中国的老百姓中,是被认为主宰一切的;命,就是口令。天命,就是老天下达的命令,非人力所能抗拒。“性”,就是人的本性,在老鬼谷理论体系中,是“人心”不是“人性”。“之谓”与“谓之”不同,A之谓B,就是用A解释B;如果是A谓之B,就是用B解释A。合起来就是:所谓人性(实则是人心),就是先天形成的东西。

timg.jpg

率性之谓道

率,直率,秉持直率的本性就是道。这里有个关键词“道”。什么是“道”呢?一提“道”,大家就会想到老子,不错,这个“道”,就是老子提倡的“道”,老子认为,“道”才是天地万物的主宰,为了与“天是主宰”的习惯认知不矛盾,所以把天与道合起来称为“天道”,老鬼谷把这种天道叫做“人心”。但是,在儒家中,还存在一种“人道”,就是“人为规定”的“道”。这种人道,主要是由“忠孝节悌礼义廉耻”组成的儒家思想,因为是“规定”的,所以多了一些伪装,少了一些直率。老鬼谷把这种人道叫做“人性”。因此,我们得出结论:人心是真的,人性是假的。

3bfc-hcufqif3168996.jpg

那么,《中庸》既然是儒家著作,为什么要维护人的“先天之性”呢?原来儒家也是反对虚情假意的,儒家理想的状态就是遵循“率性”的“道”,实现“忠孝节悌礼义廉耻”这些人为的“德”。只可惜,在强调“孝顺”的氛围下,做不到“真孝顺”的人只好“装孝顺”了。

儒家“率性之谓道”的思想,是一种理想化的思想,也是一种“人心”与“人性”相矛盾的思想。社会的稳定,由此产生;人的虚伪,也由此产生。

修道之谓教

“道”是什么?道是自然规律。规律是什么?规律就是反复发生的事。洞察这些规律,掌握这些规律,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,就是“修道”。如何洞察?如何掌握?就要学习,把自己发现和掌握规律的方法传授给别人,就是“教”。教而胜学,教学相长,就是学问之道。

总之,上述三句话告诉我们,认知规律,就可以保持真心,率性而为。其最高层次,就是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。

timg (4)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