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观点文章 > 当官入门,必学“仕途文化”

当官入门,必学“仕途文化”

古有四民,曰“士农工商”。“士”是指官僚阶层,“农”是指种地的农民,“工”是指制造的人,主要是手工业者。“商”是指商人。古代提倡首选做官,“学而优则仕”,然后是农业,再然后是工艺制造,最后是商人。从排序可以看出,古代商人的地位不高,而士的地位最高。根据我们的理解,士就是那些做官的人,但是具体包含哪些岗位类型,则不是特别清楚。下面我们就做一个说明。

因中国古代朝代众多,各朝各代的官僚体系都不相同,对于概念的解释也就存在差异,所以我们不做学术考究,只做通俗表述即可。表述有失严谨之处,请各位不必费脑子较真。古代吃官饭的,一共有四个级别,分别是官、吏、僚、役。为了好理解起见,我们与现在的岗位做一下类比。

所谓“官”,指的是主管领导,主要是那些“人权”、“财权”和“事权”能集于一身的人,也就是有最终决定权的人。所谓“吏”,指的是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副职,其权力主要是“官”赋予的,职责是协助主官做好本单位的工作。所谓“僚”,是为主官服务的人,像办公室人员、秘书、办事员、科员等。所谓“役”,是指为公家出力干活的人,如过去的劳役,差役,现在政府的雇佣人员等。

从以上可以看出,“士”就包含了三种人,官、吏、僚。

僚升吏,吏升官,官再升更大的吏,吏再升更大的官,这个士升职过程就叫做“仕途”。

书上说,“士”与“仕”通假,但应该是有区别,“士”是名词,指官员;“仕”是动词,指升官的过程,所以才有“出仕”、“仕途”等说法。

古代做官的人,大抵有三种目的。第一种,是“情怀型”的,这种人需要更大的权力,来为人民服务;

第二种,是“就业型”的,做官是一种就业的途径;

第三种,是“搜刮型”的,掌权可以贪污受贿。当然,三种人可以兼而有之,并不能截然分清。

既然选择了做官,就要做更大的官。如何在升职的路上一帆风顺,这就是“仕途文化”所要探讨的问题。

首先是“做官入门”的理念问题。古人云:“朝里有人好做官”,很多做官很久的人,也并不能参透里面的玄机。他们要么埋头苦干,不去“朝里找人”,要么投机钻营,不务正业。这说明,这些人根本不懂仕途文化,所以才导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升不上去。

到底如何规划自己的仕途,摆正“功”、“名”、“利”之间的关系,找到提携自己的贵人,这是“仕途文化”专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
司马懿告诉儿子,得民心者可为天子,得天子心者可为诸侯,得诸侯心者可为大夫。可见,得上司之心,是仕途顺利的关键。

前人之事,后人之师。我们将通过总结理论,指导实践的方式,循序渐进地给大家讲解什么是“仕途文化”。也请大家提出问题,展开讨论。

下篇预告:一、什么是“靠山”?如何找到“靠山”?

 

来源:方墉新学

作者:方墉

首发时间:2022.7.18